再制造: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意义非凡
所谓“再制造”,是指以机电产品(装备)等旧工业制成品为原料,运用高科技清洗工艺、先进修复技术或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恢复到原同类新品的标准要求。
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但与新品相比,一般可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与传统制造相比,再制造的最大不同是再制造的对象和原材料往往是废旧机电产品,包括设备、系统、设施等及其零部件。再制造是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中的“再利用”原则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废旧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引致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扩大就业容量。
专家指出,美国、日本等国的很多先进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再制造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了再制造的产业化,美国的再制造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美元。国外实践表明,再制造是大量废旧机电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国对再制造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进行了一些再制造实践探索,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逐步掌握一批再制造关键技术,有利于促进再制造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逐步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2008年,汽车零部件领域开展了再制造试点工作。2009年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应当看到,我国再制造产业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再制造理念的认知度不高,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缺乏对再制造的必要认识;二是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有待进一步理顺,需要扫清旧件回收、再制造产品销售及应用等方面的政策障碍,出台更积极的财政、税收、产品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三是废弃物物流体系仍不完善,再制造企业原料来源得不到保证。 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再制造产业是工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抓手,能够深入挖掘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扩大对外贸易。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对再制造产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举措有望很快出台。 |